close
「化工壺」是因為紫砂礦封礦,借助化學調色劑調出壺的顏色,市場於是有了化工壺之名。
紫砂壺名為紫砂,是因為紫色礦料較多而稱為紫砂的。其實礦料是多種的顏色,因此有「五色土」之稱。其中以紫、紅、黃為主,可依不同比率,可以加上其他顏色料土,混合調出各種顏色的胎土。
封礦後,原就珍貴的礦料,庫存的相對就更加珍貴,因應普羅大眾平價又求好的心理,於是「化工壺」大量出現,喝下用這樣的壺泡出來的茶湯,坦白說一點也不安心。這樣的壺基本上胎土不會是紫砂,不應稱為紫砂壺的,其工法通常是灌漿或拉胚的,壺身比較光鮮亮麗,分辨並不難。
其實「光亮才是新」,「老的就要舊」這樣的觀念在收藏上是一種盲點的。「真精新」是古董最高層次的要求,大智若愚,大美至簡,真材實料通常是「樸拙無華」的。紫砂壺溫潤柔和的光澤與和田玉相似,符合傳統社會的價值,也是中華文化的特質。
所以,藏友能相信嗎?上圖右上鮮亮那把壺,是還沒有入窯燒製的胎,比其他的是已經燒製好的成品,更為亮眼吸睛,二相比較是不是多一些體會,更加明白些呢?
粗略的經驗,希望藏友能避開「化工壺」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