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友曾問我:「優化琥珀」是什麼?燒出來的紅翡是「A貨」嗎?
其實這是玉石常見的狀況,造假都屢見不鮮,優化就更不用說了。
當然,通過人工的美化,通常就不是純天然了,玩家一向是不喜歡的。不過「優化」並萬惡不赦的,需要稍作了解,特別是剛接觸的朋友。
20年前,我用600元買過高約21公分所謂的血珀觀音。當時以為揀到便宜,後來才知道是琥珀切割雕磨下來的餘料粉末,或是次等的琥珀料礦,通過高溫調色溶鑄所製成的。
這樣的東西在短波紫外光下,和天然琥珀一樣都會有螢光反應。現在,當然也有加螢光粉的塑料製成品,甚至技術已有可以浮在飽和食鹽水上的仿琥珀的塑料。
所以,在工業技術發達的今天,面對收藏藝品最為重要的是心態。
B貨的翡翠也是「優化」的一種,這是大家所熟悉的。只是B的程度大小有別,實際上有「大B」和「小B」之分。
「小B」通常是小部分的處理,目的是為品相。「女人要有錢」節目中,不少早期購自銀樓珠寶店被檢測出的「B貨」,尤其是手鐲通常都是這類小B的貨。其實事先告知,價錢合理,還是可以投資的,至於大B的貨就只能配衣服了。
此外,和闐玉大家都在追白度,最近已有「玉石變色機」問市,這樣出來的和闐玉,又會是屬於那一種優化呢?
經「優化」而讓玉石醜小鴨變成天鵝,這是最高境界的「優化」。鑑定書上,標註「一度燒」的紅藍寶石,就是經過優化的紅藍寶,價格一樣是不斐的。
畢竟天然美好的東西不多而且貴,在人工模擬的自然環境下,沒有改變或破壞玉石的結構,將玉石應有的美呈現出來,這是不逆天的。所以,紫水晶可以加溫成黃水晶,不少紅翡也是燒出來的。這些在科學儀器下,都和天然玉石的狀況相同,也就是說若是燒出來的紅翡,鑑定書一樣會是「A貨」的。只是在同一品質的級別下,純天然的價值性及價格肯定會比較高的。
尤其是大陸市場活絡後,玉石價格漲價的事實,天然礦料珍貴又有限,物盡其用是必然的。進入玉石收藏圈,對「優化」不用談虎色變,眼力的加強,與心態的調整最為重要。